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
 

 

批判思考與課程改革

 

 

    國內經常報導美國學生如何勇於思考與喜好發問。筆者在美留學期間,也對當地學生在課堂上爭先恐後舉手發言,老師也不會因同學回答錯誤而加以制止或斥責等情形留下深刻印象。反觀國內學生,上課發問及發言的情況就少得多了,小學如此,中學生如此,大學生更是這樣。也難怪,台語中不是有句話說:「囡仔人有耳無嘴」,就是要小孩子多用耳朵聽,少說話。少說話不一定不好,但是若因不必說話,光聽,就不去思考,遇有問題悶在肚子裡,不去發問,那樣就很有問題。我們的教室不正是經常看到老師在前面講得口沫橫飛,而學生在底下鴉雀無聲,甚至“頻頻點頭”嗎?因為不必發言,不用發問,所以學生只要聽講,只要抄筆記、記住標準答案,其他要用腦筋思考、判斷的事情就不關我的事、不必去操心了。也難怪幾年前,在廣播節目中傳出,某地方出現兒童被綁架之後,斷手斷腳在一旁行乞的對話,許多人不假思索,繪聲繪影,一傳十,十傳百,結果社會為之嘩然,人心惶惶。最後終於有人出來查證,才發現這件事從沒有人親眼目睹,只是聽人耳聞,信以為真……。試想,多少人聽後有無心存懷疑,力求查證,而不是人云亦云?所謂「謠言止於智者」,這位智者必定是個具備思考與批判能力的人,不但對未經證實的問題加以懷疑,並且能加以檢驗事情真相。可是為什麼這樣的人在台灣似乎不多見,是不是在我們的教育中缺少培養學生如何去思考這一環?

 

    回頭來談談什麼是批判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,綜合各家的說法,批判思考可說是一種「解釋、分析或評估某些訊息、觀點或經驗的過程;在這一過程中,還必須運用一些反省的態度和技巧,來引導個人的思想及行動」。換句話說,批判思考可以說是一種態度,也可以是一項技能。在態度方面,批判思考的人有以下特徵:

 

(1)開放的心靈:常有主動驗證自己態度、價值與信仰的習慣;具有尊重不同意見的雅量,並且在理由或證據不充分份時,不會立即下判斷。

 

(2)客觀的心態:能夠凡事尋求充份資訊,保持客觀、公正、不偏不倚的態度。

 

(3)渴望真知:對問題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,愛好追求新知識與新經驗,渴望追求高層次的思考、推理及論證的能力。

 

(4)對知識的誠實:當證據或理由充足時,能堅持立場,對真知執著;但如果發現個人理由或證據不足的時候,也能即時改正自己,不會在乎自己的面子。

 

(5)懷疑的精神:對於自相矛盾、雙重標準或不確定的事情,能夠秉持懷疑的精神,敏銳地加以觀察。

 

(6)理性的態度:即使面對與自己有關的事情,也能秉公處理,並且以積極、建設性的態度來面對爭論性的議題,而不願在「自我防衛」中浪費精力。

 

(7)彈性的選擇:面對難題時,勇於尋求更多可行的變通方案。

 

(8)問題的掌握:在對討論與解決問題時,能夠切中問題核心,不偏離主題。

 

    以上只是針對批判思考的幾點特徵提出加以說明,接下來我們談談,具有批判思考的人所應擁有的能力:

 

(1)澄清問題的能力;

(2)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;

(3)正確推論的能力;

(4)分辨假設的能力;

(5)合理行動的能力。

 

    總之,批判思考乃具有開放、客觀、理性與誠實之態度,並且能在複雜的資訊中,發揮分析、判斷之能力。放在教育過程中,則是注重思維訓練之過程,不但能夠吸引新知,並且足以在衝突與論爭中,妥善予以處理。

 

    至於在課程改革中,如何將批判思考納入其中,一直是眾說紛紜、莫衷一是。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不妨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批判思考的精神,當作潛在課程,進行輔學習,則將有助於學生批判思考能力之培養,例如:

 

(1)透過發問、激發學生思考:利用良好的發問技巧,鼓勵學生運用歸納、演繹、辯證等之能力,尋求答案;容許學生犯錯以及有不同的答案或反應。

 

(2)發問之後,給予學生較長的反應時間:候答時間將有助於學生反覆思考,並且充滿信心,不必急著立即回答教師的問題。

 

(3)避免過多的講述,而以討論引導學生思考:教師只是扮演媒介的角色,引導思考性的問題,供學生適時地討論與表達意見。

 

(4)鼓勵多向溝通,而非僅限於師生之間的對話:教師可運用同理心、鼓勵學生之間的討論與腦力激盪。

 

(5)鼓勵學生發問,並且對知識不斷質疑:讓學生有充分發問的權利,並且鼓勵其不斷懷疑並找尋答案。也不要因為學生的問題太幼稚或不適當而予以挫折。

 

(6)運用適切的回饋,來刺激與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。例如:提出思考的線索以探討更合理的答案;要求學生進一步加以澄清或說明,開拓其思考之深度與廣度。

 

(7)對次觀念性的問題,儘量舉出實例:要求學生活用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,以此舉一反三。

 

 

(8)合作學習,可以減輕學生競爭的心理壓力:藉由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,使學生了解他人的想法與觀點,進而促進模仿學習或更高層次推理能力的發展。

 

    總之,在各科課程的教學過程中,結合上述的方法,並且讓學生了解進行批判思考的基

本要求;在班級人數及座位安排上加以限制,加上教師熟練的教學方法,必然有助於學生批

判思考的能力。

 

 

 論文及著述     目錄自序